角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角阀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二手烟危害大孕期怎么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2-06-30 06:38:41 阅读: 来源:角阀厂家
二手烟危害大孕期怎么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对于孕妇来说,二手烟就是一个隐形杀手,防不胜防。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存在二手烟,比如餐厅、商场、医院、公交工具等。此外,要是摊上一个爱抽烟的老公更是郁闷,在外吸完二手烟后,回家还要再补吸,宝宝内心各种苦啊。

▏二手烟的危害知多少

二手烟对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危害极大,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物质,其中有40多种致癌物质,如被不吸烟的人吸进体内,可能与氡气的衰变产物混合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

孕妈抵抗力下降

怀孕12周后,经常吸二手烟的准妈妈会出现自身抵抗力下降,感冒、头痛等症状;每天吸二手烟10支以上的准妈妈,其流产率比不吸烟的准妈妈高1倍,早产发生率是不吸烟的2倍。在怀孕8个月后,吸二手烟的准妈妈更容易发生大出血,随时可能会危及母亲和宝宝的生命。

导致胎儿畸形

羊水中能检测出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说明烟雾对胎儿生长的子宫内环境造成了污染。胚胎细胞增殖、分化也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胚胎发育异常,表现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育障碍,如宫内生长迟缓,导致胎儿畸形率上升。

导致胎儿早产、死胎

烟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有害化学物质,多数能透过胎盘去骚扰无辜的宝宝。一氧化碳等有毒的气体,会使母体血氧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胎儿缺氧;烟草中成瘾性的毒品尼古丁,能引起血管狭窄,使血流减慢,这意味着提供给胎儿的营养和氧气将会减少,容易造成婴儿早产。

孩子长大易房颤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临床研究部门主任格里高利马库斯发现,吸烟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人尽皆知,而在童年甚至是在母亲子宫中时就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的孩子,成年后更可能患上房颤。

研究者从互联网上选取了近5000名成年人,其中12%表示患有房颤。研究者分析了引起参与者房颤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状况、糖尿病病史和心脏问题等。结果发现,如果母亲怀孕时父母吸烟,其成年时患上房颤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出37%;如果童年时与吸烟者生活在一起,成年后患上房颤的几率会高出40%。在没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中,成年时患房颤的风险与母亲怀孕时(或童年时期)接触二手烟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发表在《心律杂志》上的这项最新研究表明,二手烟对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诱发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烟草释放出的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会直接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的发育。

▏孕期如何机智避免二手烟

二手烟的危害我们都有所了解了,因此准妈妈们最好能躲避二手烟的侵袭。那么,生活中如何机智躲避无处不在的二手烟呢?

孕期怎么避免二手烟的危害孕期吸二手烟孕早期吸二手烟

在职场酱紫做

主动回避受烟污染的环境并远离吸烟者。如果在单位,可以请吸烟的同事理解你的怀孕处境,尽量不要在与你同一个空间内抽烟。当他们吸烟时,自己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待他们吸完味道散去后再回到工位。

在家中酱紫做

戒烟!戒烟!戒烟!这10个月里准爸爸务必做好这件工作,努力为宝宝创造了一个无烟的家庭空间。如实在戒不了烟,切记,不要在准妈妈面前吸烟。可以到室外吸完再回家,回家后要漱口洗手。建议准妈妈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然后擦桌子、擦地板,清除每日尘埃中的烟叶残留物。

在户外酱紫做

准妈妈在外时,最好选择无烟商场或禁烟区就餐。如果去的地方吸烟较多的公共场所,选择戴口罩。倘若周围有人吸烟,请人协调劝戒,或要求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烟的浓度。

饮食上酱紫做

多吃富含维他命E的食物。研究发现,血液里维他命E含量最高的人,更能抵抗二手烟的侵害。此维E并非维他命E补充剂,而是富有维他命E的食物,包括硬果类、绿色蔬菜、豆类、谷类等。准妈妈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如猕猴桃、橙子、苹果、坚果、绿色蔬菜、豆类及谷物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多喝水能有利于排尿、排汗,加速新陈代谢有益于毒素排除体外。

种植绿化植物

种植花草吸附烟尘中的有毒气体。建议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放一些花草,这有效防止烟味污染。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漂浮颗粒,还能美化环境。常春藤能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质,吊兰犹如一个小型空气净化器,芦荟有吸附异味的功效且作用时间长。

使用空气净化器

使用空气净化器。家中可购买优质的空气净化器,当屋内有烟雾时,可快速吸附大部分残留烟味,减少吸收二手烟的程度,优化室内空气。在选购空气净化器的时候,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机器,一些劣质的产品不仅净化效果不好,还会排放有害气体,对孕妈的身体也是有损害的。

6个小妙招助癫痫患者病情稳定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临床检查
C5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
甲状腺癌自我诊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