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角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第五节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2 11:48:42 阅读: 来源:角阀厂家

按照 春秋战国时“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的政治惯例,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国,到前766年秦襄公率领军队攻伐戎族,作为太子的文公,一直留守在西垂。

秦襄公死后,文公葬襄公于西垂,并且守丧三年。秦文公此举,一是遵守诸侯薨(hōn)礼制,二是养精蓄锐,伺机东出。果然,三年之后,秦文公率领 700人的精锐卫队,在西垂东边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秦文公率领部族精锐进行“狩猎”,实际上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边迁徙,一边在 不断的战斗中蚕食疆土,扩大领地,逐步东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到达水和渭水的交会之地——“渭之会”。

秦文公东猎说 明,从西垂到渭之会,都在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而且秦军此时已经恢复元气,在与戎的战斗中逐渐强大起来。文公四年,秦文公率领秦国的文臣武将借“狩猎” 之名,一路征战到“渭之会”,并且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占卜仪式,营造了新的都城。这在秦人的发展史是一个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因为这不但是秦人第二次 迁都入关,而且是秦人以渭之会为根据地,开始了立足关中问鼎中原的新历程。

关于渭之会,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司马 迁的观点,他认为“渭之会”在陕西省眉县东北15里处。 司马迁的这种法说为林剑鸣先生所认同。另一种说法认为“渭之会”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千河乡魏家崖 村。今人张文祥力主此说,其《试论宝鸡在秦史研究中的地位》一文中对此说法所论甚详(详见《秦文化论丛》第八集)。第三种是秦史研究界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说 法,即“渭之会”的具体地址在陕西省宝鸡市斗鸡台的戴家湾,高次若、刘明科、徐日辉等先生均持此说。尤其是徐日辉先生在其所撰的长文《秦文公兵进“渭 之会”考》一文中从考察秦文公由西垂宫出发到陕西宝鸡的路线,及秦文公弃“”而就“渭之会”的政治军事原因等方面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证。

按照徐日辉先生的考证,秦文公从西垂宫出发至“渭之会”的具体路线是:礼县(西垂宫)—天水—麦积山—吴砦—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宝鸡(渭之 会),也就是从甘肃礼县的西垂宫出发,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最后达到宝鸡境内的“渭之会”,徐先生 将此道命名为“陈仓渭水道”。徐先生认为,秦文公主动放弃秦襄公所建的第一次进入关中的都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建新都于“渭之会”,是处于 对当时“”一带戎人的势力过于强大的军事形势的考虑。秦文公即位之初,由于戎人的强大和秦襄公的新丧,秦文公继位后不得不又退回到陇山以西的老家西垂 宫,继续巩固西土,伺机东进。三年后,秦文公率700精锐由西垂宫东进,次年才到达水与渭水交汇的“渭之会”,占卜大吉而营居之。从此秦人彻底离开了 哺育其成长的甘肃东部,在关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最终统一天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秦文公在“渭之会”建立新都的重大意义有三 个:其一,秦文公沿渭水东下,避开“”一带纷乱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为突进关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二,开辟了新的领地。当时关中为动乱之地, 各种势力并存,相互争夺,群龙无首,在无序的前提下,谁有能力谁就能获得利益。再次,新战略的前奏。从秦文公舍“”而入“渭之会”看,其战略意图是以 秦邑为桥头堡,以巩固陇山以西为根本,同时进入关中,向东拓展。在站稳脚跟取得发展之后,再以秦邑(秦亭)和“渭之会”形成钳形夹击,向北开拓,完成战 略转移。

秦文公迁都“渭之会”的实践表明,秦早期的军事实力较强。春秋时期是一个军事第一、弱肉强食的“霸政”时代,富国强兵、适 者生存突出地体现在这一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秦人之所以能在戎狄内侵、诸雄称霸的格局中冲杀出来,自立于西方,关键就在于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有一种 尚武好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心理素质。秦文公东进,首次把强悍的西戎文化带入关中,拉开了以暴力夺取天下的序幕。

秦文公是秦人立足关中向东发展的关键性人物,他一生建树颇多,具体说来,有三大历史贡献。

一是迁都于“渭之会”,以此为根据地,数十年间伐戎不息,最终将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岐山以西的地方。

二是于“渭之会”营建城邑,同时开始筑。秦文公十年,开始建立“(fū)”,即在这个地方设立祭祀天地之处,用牛、羊、猪三牢祭祀天地。,就是殷商人所谓的“社”。

三是“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及“收周余民”。秦文公在他即位的第16个年头里,率领秦军与西戎交战,打了一个大胜仗,西戎在关中立足不住,败走他 乡。秦文公趁机收复了岐山以东周的失地,并且收拢了周的余民。但是,秦文公没有将岐山以东的土地据为己有,而是归还给东周,自己只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纳入 秦的版图之中。说实在的,秦文公此举,并不是什么“尊周”之举,而是秦国这时候的力量还相对弱小,根本没有一下消化掉这么多地盘的能力。不过,收周之地, 毕竟壮大了秦的实力,秦在收周遗民的同时,也吸收了周的礼仪制度,比如初定连坐制度、“三族之罪”(即灭父族、母族、妻族)等,这些对于秦的制度建设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称秦嬴自秦襄公起便开始纪年,但未纪事,到秦文公十三年,即公元前753年才开始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史官的建立标志着秦作为奴隶制国家在文化及政治制度上的成熟。在周余民的帮助下,对于秦文化及秦政治制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加速和催化的作用。

秦文公在位50年,有着重大贡献,因而后人在秦公钟上刻下“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合皇天”(没有使国家坠落,没有辜负上天和先祖的期望)的辞句,赞美秦文公功业昭著。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偏瘫康复哪里好

301医院胃癌免疫疗法

北京301nk免疫细胞